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其中實現多種資源要素整合的載體,只有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才能全方位推進農業現代化,同時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又為城鎮化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3月5日下午,記者參加完當天全國政協農業界別小組討論,剛走出大門口時,碰巧看見了正健步如飛的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咔嚓咔嚓”,記者立即朝其拍照,這引起了張桃林副部長的注意,他微笑著朝記者揮揮手。當了解到我們是《中國農機化導報》的記者時,張桃林副部長和我們進行了親切交談。
“張部長,您好,您今年的提案是什么?”“是關于職業農民的。”張桃林笑著回答,“當然也和農機有關了,因為農機手就是新型職業農民的代表嘛。”簡短的話語,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張桃林表示,深耕深松、精量播種、精準栽培、均衡施肥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離開農業機械光靠傳統的人畜力根本無法實現。在農業勞動力整體數量下降的今天,良種、良法的推廣和使用,必然要以農業機械為載體,依靠具有較高技能的農機手或農機合作社成員,否則難以有效推廣實施。
今年溫家寶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化內容列在了“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這一章節,張桃林副部長認為這意義深遠。他告訴記者,正如報告提出的,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農業現代化是城鎮化的基礎,沒有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發展就少了動力。相對來說,目前農業現代化發展比較滯后,報告提出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對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張桃林進一步解釋道,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實現農業現代化,要以實現農業機械化為前提。因此,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要相輔相成發展,對農業機械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其中實現多種資源要素整合的載體,只有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才能全方位推進農業現代化,同時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又為城鎮化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建立起來的城鎮化,才更有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支持發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層次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步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張桃林告訴記者,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著力抓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尤其要注意空間的布局,資源的整合、優化和配置。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不平衡問題,尤其是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是一個難點。對此,張桃林副部長表示,農業機械化發展有它的條件,有些條件是天然的條件,有些條件需要我們去創造,農業機械化現在主要是在平原地區。相對來講,丘陵山區的經濟作物、林果業和畜牧業的機械化,是將來農業機械化需要加強的地方,這既是空間,也是潛力,新機具的研發需要適應丘陵山區。
針對記者提出的“在丘陵山區,一方面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到城市打工,另一方面,由于機械化跟不上,農業現代化發展滯后”問題,張桃林表示,這確實值得關注,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勞動力主體結構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形下,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是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去發展機械化,還是通過適應當地條件的新機具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來引導發展機械化,進而促進生產體制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加快土地流轉和勞動增產。 |